这场跨学科实践,让学生“走向希望的田野”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10/09 16:47:36
来源:新华网

这场跨学科实践,让学生“走向希望的田野”

字体:

  走出方寸教室,走进无垠田野,连接城市与乡村,9月30日至10月1日,由上海市松江一中主办的融合知识与生活——“走向希望的田野”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六轮,吸引了一批松江一中、茸一高中、松一附校及集团成员校师生共同奔赴浦南乡村六大实践基地,践行“学习的高峰体验、成长的极致满足与生活的别样历练”。

  课程先导:理论照亮前行路

  为助力学生田野调查,松江一中教育集团围绕乡村振兴政策实践、田野调查方法、研究报告撰写等核心内容,开设了系列短课程。同步启动的第五轮“课程超市”,特邀专家学者、跨学科教师、成长导师、优秀学长学姐及乡村干部共同参与,在与学生深度交流、思维碰撞后,引导学生从“真兴趣”中发现“真问题”,将“真问题”转化为“真课题”,最终近120项课题立项。

  大巴启动,“车厢里的党课”同步开启。21位教师党员以饱满热情,深入浅出地解读和学习了三农政策。党员老师们通过“开心问答”与“专题讲解”两个环节,帮助学生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,增强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

  课程现场:田野间的青春答卷

  9月30日一早举行了升旗仪式,松江一中校长沈志辉以“在希望的田野上,铸就青春的担当”为题发表讲话。沈志辉表示,本次田野调查是高中生涯的第一份“成长礼”,更是一堂深刻的“人生行走课堂”。他要求同学们要脚沾泥土,心怀天下;学思践悟,知行合一;锤炼品格,磨砺意志;热爱家乡,建设祖国。

  夜晚,青春与梦想在田野舞台上热烈绽放。高一8班以一曲《闪耀》拉开序幕,歌声中饱含力量,旋律中满载希望,少年们用真诚演唱点亮了整个夜晚。第九部校园原创音乐报道剧《米市渡》,以歌舞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,再现校友群体“敢闯敢拼、守正创新”的精神品质。

  活动正值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,当田埂泥土的清香漫过课本里的理论,松江一中及茸一高中高一学子带着近120项“三农”课题走进农舍,以“青年调研员”的身份开启“田野问政”。调研访谈中,同学们认真记录、细致梳理,以赤子之心关注现实、关心乡土,青春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同频共振。

  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带来以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切实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”为主题的演讲,他以身边案例、通俗语言解读乡村振兴战略,打造一堂田野上的“大思政课”。

  星空之下,松江一中教育集团校党委书记郭宁伟、校长沈志辉共同点燃篝火。音乐回荡,舞姿翩翩,师生放下拘谨,共享欢乐时光。

  当夕阳沉入稻田尽头,“安营扎寨”悄然开启。大家分工协作,搭帐篷、铺地垫,欢声笑语在田野间回荡。75顶帐篷在夕阳下依次搭起,700余名师生席地而坐,共话“桑麻”。学生们围坐一起,分享自己与土地的故事。有同学讲述了祖辈种田的艰辛,有同学谈到了城市孩子对农耕的陌生与好奇。这一夜,帐篷是课堂,田野是老师,星空是幕布,而成长,在无声中发生。

  活动感悟: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

  活动后,学生和家长们纷纷分享了参与活动的感悟。

  松江一中教育集团高一1班王雅诺写道,同学们积极地走入民户,开展访谈。村干部耐心地回答,同学们仔细地聆听,相信大家都收获了很多。田间劳动更是此行不可或缺的一次体验,走入泥泞的土地,带上棉布手套,深嗅着泥土的新鲜味道……同学们两三结伴,攥紧草梗,铆足了劲,用力一拔,杂草便被连根拔起。活动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调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,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。

  “这一实践活动锻炼了我们的胆魄。”松一附校九(2)班董嘉彤分享道,与高一的学长学姐们一同下田劳作,走访村民家中调查,不仅让我学会了各种农务技巧,也让我清楚了腰泾村的风土人情与真实的农村生活。这样的田野调查,让我真正走近了乡村振兴的图景。此外,与同伴一同合作完成调查、搭帐篷等任务,也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。在劳作中互相扶持,在交流中畅想未来,这些情谊也让我更期待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。

  松江一中教育集团学生陈雨晗分享道,今天来上海市松江区腰泾村的经历,我想,这比课本里的文字更鲜活。蹲在田埂上拔草,指尖沾着晨露和泥土,才真正懂了“劳作不易”不是一句空话。后来去走访村里的老人,听他们讲以前过中秋的样子:做塌饼、挂灯笼,一家人围着说话。那些家常话和传统习俗里,平平淡淡,却藏着我们该记得的中秋味道。这一天没做什么大事,却让我明白,生活的道理、传统的故事,都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事里。原来,亲近自然、动手劳作、倾听长辈的故事,就是最好的成长课。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走进乡村,感受这份简单而真实的美好。

  “作为家长志愿者,能参与本次田野调查,我深感荣幸。”高一12班魏榆祯妈妈分享道:在活动中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;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,到亲手触摸土壤、记录作物的实践探索,每一步都令人动容。感谢学校提供宝贵的实践平台,让教育不止于课堂。感谢老师们全程守护,悉心引导、保障安全。也感谢华政赵院长专业讲解;还感谢乡村干部务实担当,搭建起接触真实乡村的桥梁;向所有为孩子们成长默默付出的师长致敬,是你们的用心,让这场田野之旅成为他们难忘的成长印记!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权敬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