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行订单量同比两位数增长,95后游客占比高;国内演出总观演人次达194万,同比增长39.5%,下沉趋势明显;智能家居产品增长14.3%,国潮服装增长14.1%……10月8日,为期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落下帷幕。当天,相关部门和多个平台发布的数据,从不同侧面显示出“双节”假期消费的热度。
业内专家认为,假期消费市场涌现了不少新亮点,彰显了经济的蓬勃活力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体验式消费受青睐、绿色智能产品热销、国潮风盛行等新趋势的发展壮大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整体来看,“双节”假期消费市场活力十足。10月8日,商务部数据显示,其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(商圈)的客流量、营业额分别增长8.8%和6.0%;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.7%。
当天,美团旅行发布的数据显示,长达八天的超级“黄金周”,带动平台出行订单量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超30%。飞猪发布的《2025国庆中秋假期出游快报》也显示,假期出行的客单价同比去年提升14.6%,95后游客预订人次占比最高。
细看出游数据,一系列新玩法成为市场热点,演出、赛事等活动,以及各类沉浸式体验项目受到消费者青睐。
演出市场方面,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,安徽马鞍山的“葫芦果音乐节”、四川泸州的“银河左岸音乐节”,推动当地节日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.6倍、2.1倍。虎鲸文娱发布的《2025国庆假期文娱消费报告》显示,10月1日至6日国内演出总观演人次达194万,同比增长39.5%。
各地还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体验文旅项目,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多活力。
国庆假期,到景德镇沉浸式体验陶瓷手作,成了新玩法,美团上相关团购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5%。抖音生活服务数据也显示,今年国庆假期,非遗相关体验消费延续了近年来的火热态势,其中琉璃烧制、手工陶艺格外受欢迎,抖音团购订单环比增长分别高达270%和206%。
在四川中江县挂面村,一排排两层楼高的晾晒挂面让游客纷纷驻足,这是当地特色的中江手工挂面工艺非遗项目,现场的盘面、扯面等制作流程体验活动更是让不少游客挪不开步。
“国庆假期,我们一共吸引了30万人次的游客,沉浸式体验非遗项目对文旅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。”中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王金伟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从假期消费情况来看,相对于单纯的景区观光,消费者愈发青睐更有特色和沉浸感的演出、赛事等活动,以及各类民俗非遗的深度体验项目。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,也促使文旅从业者推出更加优质的产品。
服务消费火爆的同时,商品销售同样升温,其中绿色、智能、国潮等消费亮点突出。商务部监测的主要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节日期间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增长27.9%,智能家居产品增长14.3%,国潮服装增长14.1%。商家推出低油、低糖月饼,受到消费者青睐。
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“双节”消费火爆彰显我国经济活力与消费潜力。他分析,长假带动出行、文旅、餐饮等全面升温,服务消费向体验化、品质化升级,同时文娱活动下沉小城;商品销售方面,绿色智能趋势进一步巩固,国风热潮兴起,展现了文化自信与消费创新的融合。
在洪勇看来,消费热度背后,是居民收入提升、内需旺盛和市场信心增强的体现,凸显经济持续向好的强劲动能。
“随着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发展,消费者需求正在不断升级,特别是对文旅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未来进一步促进文旅消费,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持续发掘、开发更多能够面向广大群众的高质量产品,从而推动文旅产业的长期发展,为消费市场活力贡献力量。”王金伟说。(记者 王文博 袁小康)